過去一個周末,一批台南社區的學生在他們老師的領導之下,從台南來住在我們安溪寮聖家堂,11/30日走路大約18公里,完成一天的徒步朝聖之旅!這15位學生大部分是非教朋友,透過這朝聖更認識我們天主教宗教文化,也體會安溪寮聖家堂,菁寮聖十字架堂,平安若瑟堂三個聖堂所帶來的豐富基督宗教啟發!
以下是幾位參與這條朝聖之路的朋友所分享的心得!
《安溪寮—朝聖之旅》(徐惠湘)
植迷老師西班牙朝聖之旅回來後也為這學期規劃了安溪寮聖家堂、菁寮聖十字、平安堂朝聖之旅!
2天一夜第一天步行18公里(我自認20)公里,第二天輕鬆回家
一早坐區間車來到新營展開徒步朝聖!到了第一站也是住宿的聖家堂靜心院3位神父很熱忱的迎接我們並且一起用中餐!午休後呂神父帶領我們徒步到聖十字教堂!這段路程將近8公里,因為沒什麼停留所以只花2個半就看到教堂的尖塔!
第二次到這間得過普立茲建築獎的教堂,有4個尖塔,分別有十字架、鴿子、王冠、風信鷄!
這次有幸上尖塔內部看到神秘的反樑建築和聞到檜木香!
此行最令我感動的是用晚餐的平安堂—
夜色昏暗中加上步划沉重下甚至連路燈都不太亮的情況下,看到平安堂時心情是如䆁重負,但是也正因如此才更覺平安堂內的檜木香和小小的樑柱屋頂下被溫馨感包圍!
現在想起如果白天時到來不會如此深刻體會!
祝願老師和神父們服務奉獻的人生收穫豐盛得主恩滿溢!
《後壁的天主教堂體驗一日朝聖生活》(林鑫余)
這個週末因緣際會參加社大的課程,前往了後壁的天主教堂體驗一日朝聖生活。從新營車站徒步走到安溪寮的天主教聖家堂,小做休息後,再前往菁寮的聖十字架天主教堂以及聖若瑟堂,最後回到聖家堂夜宿一晚。
步行的過程體驗了好久沒有感受到的慢步調,徒步走在後壁的田野間,看著收割後一望無際的稻田,以及重新冒出的綠葉點綴其中。吹著在臺南僅有三個月的珍貴涼風,然後穿入穿出紅磚瓦三合院的村落。用一日18公里的行程,稍稍體驗了台版的聖雅各朝聖之路,也又多認識了臺南的鄉鎮以及天主教的文化。而社大的課程多數學員都是長青大哥大姐,聽著不同的人生經歷分享,搭配著有午覺規劃的朝聖行程,加上異國神父無比幽默的介紹,真是個令人享受的週末。
《一日教友——後壁朝聖之路》(蔡宛庭)
因為園藝,偶然走進社大的課程,卻意外和哥哥姐姐走上朝聖之路。
一日16公里,自安溪寮天主教聖嘉堂、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到天主教聖若瑟堂,用步行,沾染鄉村風味的虔誠。我瞻仰因為聖徒誕生,而覆上精緻紅色繡布的聖台;在白鴿石壁前,刻上四種動物精神的聖體櫃;夕陽餘暉中,聖堂尖塔上有隨風轉動的雞、偏斜可愛的王冠、和平的鴿,與守護雄偉八角穹頂(很像有鐘樓怪人的那種)的十字架。
十字架的殘骸被置放在聖髑中,一次次的祈禱詞在午餐晚餐宵夜前傳遞,我望著臉盆大的將臨圈等待聖誕節。我想起,國高中六年,十字架夜夜懸掛在宿舍寢室的牆壁上,我日復一日從碩大的稻禾壁畫前走過,和同學唱了一遍又一遍優美的聖歌。但是,我殘存的記憶中,大多是校園裡歡樂的慶典(例如放假的聖誕節、瘋狂找謎題吸管的復活節)。只有在為升學迷茫時,才將心靈託付,才偽裝虔誠、忙著禱告。
畢業後好多年,宗教信仰的感覺已極為生疏。即使高中畢業時,學校贈送的小十字架一直嵌在鉛筆盒內袋,我換了許多鉛筆盒,它始終安放。或許是被青春燦爛掩蓋的崇敬,在這次的小小朝聖之旅,以一團無法言喻的光輝又在眼前綻放,一股神聖肅穆卻又親切指引的力量又注入生活,隱隱汩動,緩緩浮現,再次成為生命的無限守護,如聖堂守護後壁一方。(於是我夜晚在教堂內,放有十字架和聖母瑪利亞像的書桌前,順利改完帶來的數份段考作文考卷😂)
1960完工的德式教堂,久遠的中學歲月,兩日的朝聖之路,屬於三個時代的故事,或許因為綰合一些關於信仰和歲月的執著與念想,而在我的心中翻新。在樸實的田園風光中,在簡單的朝聖體驗裡,在獨自一人站在十字架前靜默時,我享受安然踏實的滋味,和能澄淨心靈的平安喜樂。⳩